为将“创卫”变成一项长效工作,巩固已经取得的“创卫“成果,近日,贵阳市开阳县委、县政府以打响“三大战役”为抓手,多举措纵深推进“创卫”工作。全县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、联动互动和全民参与的工作态势,努力将“创卫”工作进行到底。
形成“合围”除“盲点”
城西村是距开阳县城不到3公里的一个城郊村,长期以来,由于卫生差、路面烂,群众常常是“干天吃灰,雨天踏泥”。“以前到处都是烂路,走出家门,就是一脚稀泥。”开阳县西村甲山组的村民罗炳珍如是说。
去年3月,县政府启动农村生活环境净化工程,投入资金150余万元,对城郊村的路面、村民庭院、沟渠进行了修补,村落环境发生巨变。
为长效保持环境卫生,开阳县进一步完善各村居委巡查队的监督体制,将城郊村难点区域各个击破,从而形成城郊向城区的“合围”之势。下一步,该县将通过城郊村寨一天一报、城中心全天候巡回检查的方式,确保“创卫”工作不留盲点。
“小喇叭”提升“知晓率”
今年58岁的魏登国是开阳县龙岗镇的一名“三创一办”监督员,每天的任务就是骑着摩托车,走家串户宣传“创卫”知识。
说起老魏,龙岗镇无人不知。老魏有个爱好,就是将“三创一办”知识编成顺口溜,进行宣传。“遇到不文明行为,老魏会像根绳一样缠着你,直到你心服为止。”经营户赵大姐笑着说。
据介绍,龙岗镇现有226个村民组,每一个组都有一个像老魏这样的宣传员,他们奔走在龙岗镇的每个角落,向村民宣传“创卫”知识,大家亲切地称他们为“小喇叭”。有了“小喇叭”的宣传,目前,全县16个乡镇,群众“创卫”知识知晓率达到90%以上。
处理问题不“过夜”
4月29日清晨,家住南江花园的刘大爷,晨跑时发现一堆垃圾,臭气熏天,刘大爷当即拨通了县新闻中心曝光台电话。
“接完电话,我带着相机就赶到了现场,和巡查人员一起,用最短的时间将垃圾清理干净了。”开阳县新闻中心记者姚海说。垃圾清除了,环境卫生又恢复了原样,刘大爷对执法队员们表示感谢。
据统计,自今年年初以来,开阳县通过“曝光台”这一平台,共处理包括卫生环境、车辆违停等各类不文明行为30余次,在广大市民的监督参与下,“创卫”工作形成“常态化”。
为使曝光台能更好发挥作用,开阳县还将曝光范围扩大到县城周边的乡镇,并制定奖惩措施。同时,各乡镇建立“领导包片,部门包段,职工包户”的立体管理网络模式,让“创卫”工作向纵深推进,真正做到事事有人管、件件有落实,让所有问题不“过夜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