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两会如茶如火的召开着,全国人大代表、陕西省安康市委书记刘建明提出,在当前新的环境要求格局下,必须要求地方政府调整净化产业工程结构,实现城市经济肌体生态化。
刘建明代表介绍说,陕西省安康市地处陕南秦巴山区,全市9县1区2.34万平方公里均在丹江口水库控制范围之内,属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。目前在保护水资源及生态环境,安康已取得积极进展。以保护汉江为重点,治理小流域139条4621平方公里;实施退耕还林、造林绿化、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程,退耕还林66.9万亩,新增造林232.5万亩,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9.9%。坚持循环发展,加大“关小上大”和节能减排力度,先后关闭污染企业120多家,整合小矿山34家,淘汰落后产能85.9万吨,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%,化学需氧量、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削减8%和5.3%。打造清洁优美、舒适宜居、充满活力的山水园林城市和生态旅游目的地,去年全市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357天。
新的环境要求格局下,安康的经济视角顺势向生态转。生态立市,更重要的是调整产业结构,实现整个经济肌体的生态化,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,安康尤其注重“清洁、低碳、安全”发展:坚持走“生态—经济—生态”发展之路,在保护中开发,在开发中保护,大力促进山水林、天地人相和谐。
刘建明代表介绍,安康市将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,做强生态产业。加快发展新型材料、清洁能源、富硒食品、生物医药、安康丝绸等高新技术产业和节能环保、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产业,坚决淘汰高消耗、低利用、高废弃的落后产业。调整农业生产布局,推行清洁能源型、生态能源型、设施农业型等循环农业模式。重点在餐饮、宾馆、信息服务、物流和商贸等领域推进循环发展,实现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最小化。
另外,安康市将进一步加强污染防治,优化生态环境。大力实施“净化”工程,加大水、大气、噪音和废弃物综合治理力度,建立完善城市污水处理、垃圾回收利用及废旧物资回收系统,减少城市生产生活污染。按照节能、降耗、节水、减污的要求,强化企业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,加强工业污染综合治理,推进企业废物“零排放”。结合推进新农村建设,深入开展农村“四改”(改水、改厕、改圈、改沼)活动,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。加快建设汉江沿线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置设施,加大汉江支流环境综合整治。坚持以大瀛湖绿化为重点,加强汉江沿线植树造林和城镇绿化工作,坚持不懈地抓好退耕还林、流域治理、天然林保护。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建设,保持安康生物资源的多样性。
同时,强化教育引导,培育生态文化。增强全社会崇尚自然、热爱生态的观念,引导干部群众积极投身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。以“绿色、自然、和谐、健康”为主题,转变消费观念,倡导绿色消费,引导消费行为,不断减少人们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浪费。